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周易古经跋(三 淳祐九年正月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易学启蒙古经传
予既本邵子定著《周易古经》上下篇与《十翼》如前,而谓昉乱圣经者,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王弼、韩康伯尤其罪之魁者也。
或靳之曰:「嘻,其甚矣!
《易》非王、韩,何以传至今?
子独不见先正尝黜与注疏异说者乎」?
予曰:不然。
《易》更三圣,虽暴秦焚书,《易》以卜筮获免,此殆天未丧斯文也。
按《西汉儒林传》,费直始以彖、象、《系辞》、《文言》十篇解说上下经,岂曾错杂二篇与《十翼》哉。
东汉马、郑首乱圣经,王、韩尤而效之,故范宁著论,谓「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其原起于王弼、何晏,其罪深于桀纣
桀纣之罪祸一世,王、何之罪迷历代」。
予尝考王、何与韩三人之本末,盖王、何同仕正始,而以曹爽兄弟为主。
尚老、庄,世讥其叙浮义则丽辞溢目,造阴阳则妙赜无间,然坐曹爽党而摈。
晏则自以为与夏侯太初、司马子元得《易》之神深者,亦坐曹爽而族。
康伯,虽孔氏颖达言其亲授学于王弼,然诋《序卦》非《易》之缊,已无忌惮,而史载其与袁宏辩谦亦卑,而无甚高论。
本朝接南北五代道丧文弊之后,一时名卿,姑以注疏不可倍,而矫士习之轻浮,遂使世之父祖诏子孙,师诏其弟子,锢成风俗,牢不可破。
不知《易》经数圣人手,而《论语》乃亲传孔门格言,岂彼晏等仕操、懿者,可污篇端而擅古注、集解之笔哉。
孔子大圣人,迁、固以为晚而喜《易》,读之韦编三绝
紫阳翁以《史记世家》订之,谓孔子反鲁,实哀公十六年丁巳,时年六十八。
然定《书》、删《诗》、正《乐》、序《易》、彖、象、《说卦》、《文言》,有「假我数年,卒以学《易》」等语。
然则紫阳翁盖信迁、固「晚而喜《易》」,而不信何晏《论语集解》「五十以学《易》」云耳。
虽弱冠而废死,康伯踰四十,惑于日者而病死,乃敢干乱文王、周公之经,而轻訾孔子《十翼》,揆以《春秋》斧钺,诛绝不贷。
而三圣遗经,奚待若人而传?
千百年间,仅有范宁声其罪而讨之。
子以予言为过,岂是非好恶果异乎我心之所同然哉。
因答或人,而志其说于此。
岁己酉正月与权谨三书之。
夏侯玄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皆大善。
礼,乡闾本行,朝廷考事,大指如所示,而中间一相承习,卒不能改。
秦时刺史,但有郡守长吏
汉家虽有刺史,奉六条而已。
刺史称传车,其吏言从事
居无常治,吏不成臣,其后转更为官司耳。
贾谊亦患服制,汉文虽身服弋绨,犹不能使上下如意。
恐此三事,当待贤能然后了耳(《魏志·夏侯玄传》)
无名论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为民所誉,则有名者也;
无誉,无名者也。
若夫圣人,名无名,誉无誉,谓无名为道,无誉为大,则夫无名者,可以言有名矣;
无誉者,可以言有誉矣。
然与夫可誉可名者,岂同用哉?
此比于无所有,故皆有所有矣。
而于有所有之中,当与无所有相从,而与夫有所有者不同。
同类无远而相应,异类无近而不相违。
譬如阴中之阳,阳中之阴,各以物类,自相求从。
夏日为阳,而夕夜远与冬日共为阴;
冬日为阴,而朝昼远与夏日同为阳;
皆异于近而同于远也。
详此异同,而后无名之论可知矣。
凡所以至于此者何哉?
道者,惟无所有者也。
自天地已来,皆有所有矣。
然犹谓之道者,以其能复用无所有也。
故虽处有名之域而没其无名之象,由以在阳之远体,而忘其自有阴之远类也。
夏侯玄曰:「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
自然者,道也。
道本无名,故老氏曰:「强为之名」。
仲尼称:「尧荡荡无能名焉」。
下云「巍巍成功,则强为之名」,取世所知而称耳。
岂有名而更当云无能名焉者邪,夫惟无名,故可得遍以天下之名名之。
然岂其名也哉?
唯此足喻而终莫悟,是观泰山崇崛而谓元气不浩芒者也(《列子·仲尼篇》注)
夏侯太初蒋济叔嫂无服论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夫嫂叔宜服,诚自有形,然《小功章》娣、姒、妇为嫂叔文,则恐未是也。
《礼》之正名,母妇异义,今取弟于姒妇之句,以为夫之昆弟,虽省文互体,恐未有及此者也。
凡男女之相服也。
非有骨肉之亲,则有尊卑之敬,受重之报。
今嫂叔同班并列,无父子之降,则非所谓尊卑也;
他族之女,则非所谓骨肉也。
是以古人谓之无名者。
岂谓其无嫂叔之字,或无所与为体也?
夫有名者,皆礼与至尊为体,而交与正名同接也。
有其体,有其交,故以其名名之,故服之可也。
苟无斯义,其服焉依?
夫嫂叔之交,有男女之别,故绝其亲授,禁其通问。
家人之中,男女宜别,未有若嫂叔之至者也。
彼无尊卑之至敬,故交接不可不疏;
彼无骨肉之不殊,故交疏而无服,情亦微矣(《通典》九十二)
许允 曹魏 · 晋景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镇北虽少事,而都典一方。
念足下震华鼓,建朱节,历本州,此所谓著绣昼行也(《魏志·夏侯玄传》注、《文选·赭白马赋》注并引《魏略》。又见《世说·贤媛篇》注。)
何晏夏侯玄叔嫂服难 曹魏 · 蒋济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三
《记》云:「小功无位,是委巷之礼也。
子思哭嫂有位,盖亦谓知礼。
制礼者,小功有位也。
然则嫂叔服文,统见于经而明之,可谓微而著,婉而成章也(《通典》九十二)」。
司马宣王 曹魏 · 夏侯玄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一
汉文虽身衣弋绨,而不革正法度,内外有僭拟之服,宠臣受无限之赐。
由是观之,似指立在身之名,非笃齐治制之意也。
今公侯命世作宰,追踪上古,将隆至治,抑末正本。
若制定于上,则化行于众矣。
夫当宜改之时,留殷勤之心,令发之日,下之应也犹响寻声耳,犹垂谦谦,曰「待贤能」,此伊周不正殷姬之典也。
窃未喻焉(《魏志·夏侯玄传》)
夏侯太初肉刑论 曹魏 · 李胜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三
且肉刑之作,乃自上古,《书》载「五刑有服」,又曰「天罚有罪,而五刑五用哉」。
割劓之属也。
《周官》之制,亦著五刑。
历三代,经至治,周公行之,孔子不议也。
今诸虐者唯以断载为虐,岂不轻于死亡耶?
云妖逆是剪,以除大灾,此明治世之不能去就矣。
夫杀之与刑,皆非天地自然之理,不得已而用之也。
伤人者不改,则刖、劓可以改之,何为疾其不改,便当陷之于死地乎?
妖逆者惩之而已,岂必除之耶?
刑一人而戒千万人,何取一人之能改哉?
盗断其足,淫而宫之,虽欲不改,复安所施?
而全其命,惩其心,何伤于大德?
今有弱子,罪当大辟,问其慈父,必请以肉刑代之矣。
慈父犹施之于弱子,况君加之百姓哉?
且蝮蛇螫手,则壮士断其腕;
系蹄在足,则猛兽绝其蟠。
盖毁支而全身者。
夫一人哀泣,一堂为之不乐,此言杀戮之不当也,何事于肉刑之间哉?
赭衣满道,有鼻者丑,当此时也。
长城之役,死者相断,六经之儒,填谷满坑,何恤于鼻之好丑乎,此吾子故犹哀刑而不悼死也(《通典》一百六十八)
时事议 曹魏 · 夏侯玄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一
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铨衡专于台阁,上之分也;
孝行存乎闾巷,优劣任之乡人,下之叙也。
夫欲清教审选,在明其分叙,不使相涉而已。
何者?
上过其分,则恐所由之不本,而干势驰惊之路开;
下逾其叙,则恐天爵之外通,而机权之门多矣。
夫天爵下通,是庶人议柄也;
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
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来,有年载矣。
缅缅纷纷,未闻整齐。
岂非分叙参错,各失其要之所由哉?
若令中正但考行伦辈伦辈当行均,斯可官矣。
何者?
夫孝行著于家门,岂不忠恪于在官乎?
仁恕称于九族,岂不达于为政乎?
义断行于乡党,岂不堪于事任乎?
三者之类,取于中正,虽不处其官名,斯任官可知矣。
行有大小,比有高下,则所任之流,亦焕然明别矣。
奚必使中正铨衡之机于下,而执机柄者有所委仗于上?
上下交侵,以生纷错哉。
台阁临下,考功校否
众职之属,各有官长。
旦夕相考,莫究于此。
闾阎之议,以意裁处,而使匠宰失位,众人驱骇
欲风俗清静,其可得乎?
天台县远,众所绝意。
所得至者,更在侧近。
孰不修饰以要所求?
所求有路,则修己家门者,已不如自达于乡党矣。
自达乡党者,已不如自求之于州邦矣。
苟开之有路,而患其饰真离本,虽复严责中正,督以刑罚,犹无益也。
岂若使各帅其分,官长则各以其属能否献之台阁
台阁则据官长能否之第,参以乡闾德行之次,拟其伦比,勿使偏颇。
中正则唯考其行迹,别其高下,审定辈类,勿使升降。
台阁总之,如其所简,或有参错,则其责负自在有司。
官长所第,中正辈拟,比随次率而用之。
如其不称,责负在外。
然则内外相参,得失有所,互相形检,孰能相饰?
斯则人心定而事理得,庶可以静风俗而审官才矣。
古之建官,所以济育群生,统理民物也。
故为之君长以司牧之。
司牧之主,欲一而专。
一则官任定而上下安,专则职业修而事不烦。
夫事简业修,上下相安,而不治者,未之有也。
王建万国,虽其详未可得而究,然分疆画界,各守土境,则非重累羁绊之体也。
下考殷周五等之叙,徒有小大贵贱之差,亦无君官臣民而有二统互相牵制者也。
夫官统不一,则职业不修;
职业不修,则事何得而简?
事之不简,则民何得而静?
民之不静,则邪恶并兴,而奸伪滋长矣。
先王达其如此,故专其职司,而一其统业。
始自秦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奸以待下,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
畏督监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
宰牧相累,监察相司。
人怀异心,上下殊务。
汉承其绪,莫能匡改。
魏室之隆,日不暇及。
五等之典,虽难卒复,可粗立仪准,以一治制。
今之长吏,皆君吏民。
横重以郡守,累以刺史
若郡所摄,唯在大较,则与州同,无为再重,宜省郡守,但任刺史
史职存,则监察不废。
郡吏万数,还亲农业,以省烦费,丰财殖谷,一也。
大县之才,皆堪郡守,是非之讼,每生意异,顺从则安,直己则争。
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
顺从乃安,此琴瑟一声也,荡而除之,则官省事简,二也。
又干郡之吏,职监诸县营护党亲,乡邑旧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顿,民之困弊,咎生于此。
若皆并合,则乱原自塞,三也。
今承衰弊,民人凋落,贤才鲜少,任事者寡,郡县良吏,往往非一。
郡受县成,其剧在下。
而吏之上选,郡当先足。
此为亲民之吏,专得底下,吏者民命,而常顽鄙
今如并之,吏多选清良者造职,大化宣流,民物获宁,四也。
制使万户之县,名之郡守
五千以上,名之都尉
千户以下,令长如故。
自长以上,考课迁用,转以能升,所牧亦增,此进才效功之叙也。
经制一定,则官才有次,治功齐明,五也。
若省郡守,县皆径达,事不拥隔,官无留滞。
三代之风,虽未可必,简一之化,庶几可致便民省费,在于此矣。
文质之更用,犹四时之迭兴也。
王者体天理物,必因弊而济通之。
时弥质则文之以礼,时泰侈则救之以质。
今承百王之末,秦汉余流,世俗弥文,宜大改之,以易民望。
今科制自公列侯以下,位从大将军以上,皆得服绫锦、罗绮、纨素、金银、饰镂之物,自是以下,杂彩之服,通于贱人。
虽上下等级,各示有差,然朝臣之制,已得侔至尊矣;
玄黄之采,已得通于下矣。
欲使市不鬻华丽之色,商不通难得之货,工不作雕刻之物,不可得也。
是故宜大理其本,准度古法文质之宜,取其中则,以为礼度,车舆服章,皆从质朴,禁除末俗华丽之事,使干朝之家,有位之室,不复有锦绮之饰,无兼采之服、纤巧之物。
自上以下,至于朴素之差,示有等级而已,勿使过一二之觉。
若夫功德之赐,上恩所特加,皆表之有司,然后服用之。
夫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
朴素之教,兴于本朝。
则弥侈之心自消于下矣(《魏志·夏侯玄传》,太傅司马宣王问以时事,议以为。)
傅嘏(《三国·刘表传》注,《北堂书钞》七十六)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
傅嘏字兰若(《北堂书钞》六十),祖父睿,代郡太守
父充,黄门侍郎弱冠知名)
是时何晏以材辩显于贵戚之间,邓飏好变通,合徒党,鬻声名于闾阎,而夏侯玄以贵臣子少有重名,为之宗主,皆求交于而不纳也。
友人荀粲,有清识远志,然犹怪之。
曰:「夏侯泰初一时之杰,虚心交子,合则好成,不合则怨至。
二贤不睦,非国之利,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
答之曰:「泰初志大其量,能合虚声而无实才。
何平叔言远而情近,好辩而无诚,所谓利口覆邦国之人也。
邓玄茂有为而无终,外要名利,内无关钥,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
多言多衅,妒前无亲。
以吾观此三人者,皆败德也。
远之犹恐祸及,况昵之乎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
河南尹(此四字依《艺文类聚》六加)河南尹内掌帝都,外统京畿,兼古六乡六遂之士。
其民异方杂居,多豪门大族,商贾胡貊,天下四方会,利之所聚,而奸之所行。
前尹司马芝,举其纲而太简,次尹刘静,综其目而太密,后尹李胜,毁常法以收一时之声。
嘏立司马氏之纲统,裁刘氏之纲目以经纬之,李氏所毁以渐补之。
郡有七百吏,半非旧也。
河南俗党五官掾功曹典选职,皆授其本国人,无用异邦人者,嘏各举其良而对用之,官曹分职,而后以次考核之。
其治以德教为本,然持法有恒,简而不可犯,见理识情,狱讼不加槚楚,而得其实,不为小惠,有所荐达及大有益于民事,皆隐其端迹,若不由己出,故当时无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尚书,事小大无不综,嘏既达治好正,而有清理识要,好论才性,原本精微,鲜能及之。
司隶校尉钟会年甚少,嘏以明智交会。
初,李丰与嘏同州,少有显名,早历大官,内外称之,嘏又不善也。
谓同志曰:「丰饰伪而多疑,矜小失而味于权利,若处庸庸者可也。
自任机事,遭明者必死」。
丰后为中书令,与夏侯玄俱祸,卒如嘏言。
嘏自少与冀州刺史裴徽散骑常侍荀《虎甘》善,、《虎甘》早亡。
又与镇北将军何曾司空陈泰、尚书仆射荀顗、后将军钟毓并善,相与综朝事,俱为名臣(《三国·魏·傅嘏传》注。案:自卷三末至此,言三国事甚多,《晋书·傅玄传》云:举秀才,除郎中,与东海缪施俱选入著作,撰集《魏书》。《史通·外篇》《三国志》云:《魏史》司隶校尉傅玄等复共择定,则此或即底本也。)
奏诛李丰 曹魏 · 钟毓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四
等谋迫胁至尊,擅诛冢宰
大逆无道,请论如法(《魏志·夏侯玄传》)
原李韬三子诏嘉平六年二月 曹魏 · 曹芳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齐长公主先帝遗爱,原其三子死命(《魏志·夏侯玄传》)
王经孙郎中(元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尚书王经,虽身陷法辟,然守志可嘉,门户湮没,意常悯之。
其赐经孙郎中(《魏志·夏侯玄传》注引《汉晋春秋》)
荀粲 西晋 · 何劭
 出处:全晋文卷十八
字倩奉
诸兄并以儒术论议,而独好言道,常以为子贡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然则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
兄俣难曰:「《易》亦云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言,则微言胡为不可得而闻见哉」?
答曰:「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
今称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于意外者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
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
及当时能言者不能屈也。
又论父彧不如从兄攸。
彧立德高整,轨仪以训物,而攸不治外形,慎密自居而已。
以此言善攸,诸兄怒而不能回也。
太和初,到京邑傅嘏谈。
善名理而玄远宗致虽同,仓卒时或有格而不相得意。
裴徽通彼我之怀,为二家骑驿,顷之,善。
夏侯玄亦亲。
常谓、玄曰:「子等在世涂间,功名必胜我,但识劣我耳」!
难曰:「能胜功名者,识也。
天下孰有本不足而末有馀者邪」?
曰:「功名者,志局之所奖也。
然则志局自一物耳,固非识之所独济也。
我以能使子等为贵,然未必齐子等所为也」。
常以妇人者,才智不足论,自宜以色为主。
骠骑将军曹洪女有美色,于是娉焉,容服帷帐甚丽,专房欢宴。
历年后,妇病亡,未殡,傅嘏往谚
不哭而神伤。
问曰:「妇人才色并茂为难。
子之娶也,遗才而好色,此自易遇。
今何哀之甚」?
曰:「佳人难再得!
顾逝者不能有倾国之色,然未可谓之易遇」。
痛悼不能已,岁馀亦亡,时年二十九。
简贵,不能与常人交接,所交皆一时俊杰。
至葬夕,赴者裁十馀人,皆同时知名士也,哭之,感动路人(《魏志·荀彧传》注)
晋鼙舞歌五首 其三 景皇 魏晋 · 无名氏
景皇帝
聪明命世生。
盛德参天地。
帝王道大。
创基既已难。
继世亦未易。
外则夏侯玄
内张则张与
三凶称逆。
乱帝纪。
顺天行诛。
穷其奸宄。
遏将御其渐。
潜谋不得起。
罪人咸伏辜。
威风振万里。
平衡综万机。
万机无不理。
召陵桓不君。
内外何纷纷。
众小便成群。
蒙昧恣心。
治乱不分。
睿圣独断。
济琥常以文。
顺天惟废立。
扫霓披浮云。
云霓既已辟。
清和未几间。
羽檄首尾至。
变起东南蕃。
俭钦为长蛇。
外则凭吴蛮。
万国纷骚扰。
戚戚天下惧不安。
神武御六军。
我皇秉钺征。
俭钦起寿春
前锋据项城。
出其不意。
并纵奇兵。
奇兵诚难御。
庙胜实难支。
两军不期遇。
敌退计无施。
虎骑惟武进
大战沙阳陂。
钦乃亡魂走。
奔虏若云披。
天恩赦有罪。
东土放鲸鲵(同上)
议斩李丰夏侯玄嘉平六年二月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五
丰等各受殊宠,典综机密,缉承外戚椒房之尊,玄备世臣,并居列位,而包藏祸心,构图凶逆,交关阉竖,授以奸计;
畏惮天威,不敢显谋,乃欲要君胁上,肆其诈虐,谋诛良辅,擅相建立,将以倾覆京室,颠危社稷。
毓所正皆如科律,报毓施行(《魏志·夏侯玄传》。公卿朝臣廷尉议。)
蒋济护军时谣言 魏晋 · 无名氏
 押质韵
魏略曰: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护军时有谣言。
欲求牙门。当得千匹。
百人督。五百匹(《书钞》五上有得字。○《三国志》夏侯玄传注。《书钞》六十四。)
时人为李丰等谤语 魏晋 · 无名氏
 押阳韵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六
魏略曰:曹爽专政。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
曹爽之势热如汤。
太傅父子冷如浆。
李丰兄弟如游光(○《三国志》夏侯玄传注。《书钞》五十九。又《书钞》百四十四作时人语。引汤、浆二韵。)
三国名臣序赞 东晋 · 袁宏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七、文选卷四十七
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明君不能独治,则为臣以佐之。
然则三五迭隆,历世承基,揖让之与干戈,文德之与武功,莫不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元首经略而股肱肆力。
遭离不同,迹有优劣。
至于体分冥固,道契不坠;
风美所扇,训革千载,其揆一也。
故二八升而唐朝盛,伊吕用而汤武宁,三贤进而小白兴,五臣显而重耳霸。
中古凌迟,斯道替矣。
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
御圆者不以信诚率众,执方者必以权谋自显。
于是君臣离而名教薄,世多乱而时不治。
故蘧宁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接舆以之行歌,鲁连以之赴海。
衰世之中,保持名节,君臣相体,若合符
燕昭乐毅,古之流也。
夫未遇伯乐,则千载无一骥。
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之得材,于斯为贵。
高祖虽不以道胜御物,群下得尽其忠;
萧曹虽不以三代事主,百姓不失其业。
静乱庇人,抑亦其次。
夫时方颠沛,则显不如隐;
万物思治,则默不如语。
是以古之君子,不患弘道难;
遭时难,遭时匪难,遇君难。
故有道无时,孟子所以咨嗟;
有时无君,贾生所以垂泣。
夫万岁一期有生之通涂;
千载一遇,贤智之嘉会
遇之不能无欣,丧之何能无慨?
古人之言,信有情哉!
余以暇日,常览国志,考其君臣,比其行事,虽道谢先代,亦异世一时也。
文若怀独见之明,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民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
故委面霸朝豫议世事。
举才不以标鉴,故久之而后显;
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
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
董卓之乱,神器迁逼,公达慨然,志在致命。
由斯而谈,故以大存名节。
至如身为汉隶,而迹入魏幕,源流趣舍,其亦文若之谓。
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名教有寄乎?
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
生理不可不全,故达识摄其
相与弘道,岂不远哉!
高朗,折而不挠,所以策名魏武,执笏霸朝者,盖以汉主当阳,魏后北面者哉!
若乃一旦进玺,君臣易位,则崔子所不与,魏武所不容。
夫江湖所以济舟,亦所以覆舟;
仁义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
然而先贤玉摧于前,来哲攘袂于后,岂非天怀发中,而名教束物者乎?
孔明盘桓,俟时而动,遐想管乐,远明风流。
治国以礼,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馀泣。
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
及其临终顾托,受遗作相,刘后授之无疑心,武侯处之无惧色,继体纳之无贰情,百姓信之无异辞,君臣之际,良可咏矣!
公瑾卓尔,逸志不群。
总角料主,则素契伯符
晚节曜奇,则参分于赤壁
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子布佐策,致延誉之美,辍哭止哀,有翼戴之功。
神情所涉,岂徒蹇愕而已哉!
然而杜门不用,登坛受讥。
夫一人之身,所照未异,而用舍之间,俄有不同,况沈迹沟壑,遇与不遇者乎?
诗颂之作,有自来矣。
或以吟咏情性,或以述德显功,虽大旨同归,所托或乖,若夫出处有道,名体不滞,风轨德音,为世作范,不可废也。
故复撰序所怀,以为之赞云。
魏志九人,蜀志四人,吴志七人。
荀彧字文若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荀攸字公达庞统字士元张昭字子布,袁焕字曜卿蒋琬字公琰鲁肃字子敬崔琰字季圭黄权字公衡诸葛瑾字子瑜徐邈字景山陆逊字伯言陈群字长文顾雍字元叹夏侯玄字泰初虞翻字仲翔王经字承宗陈泰字玄伯
火德既微,运缠大过。
洪飙扇海,二溟扬波。
虬虎虽惊,风云未和。
潜鱼择渊,高鸟候柯。
赫赫三雄,并回乾轴。
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凤不及栖,龙不暇伏。
谷无幽兰,岭无亭菊。
英英文若灵鉴洞照
应变知微,探赜赏要
日月在躬,隐之弥曜。
文明映心,钻之愈妙。
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达人兼善,废己存爱
谋解时纷,功济宇内。
始救生人,终明风概。
公达潜朗,思同蓍蔡。
运用无方,动摄群会
爰初发迹,遘此颠沛。
神情玄定,处之弥
愔愔幕里,算无不经。
亹亹通韵,迹不暂停。
虽怀尺璧,顾哂连城
知能拯物,愚足全生。
郎中温雅,器识纯素。
贞而不谅,而能固。
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志成弱冠,道敷岁暮。
仁者必勇,德亦有言。
虽遇履虎,神气恬然。
行不脩饰,名迹无愆。
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哉崔,体正心直。
天骨疏朗墙宇高嶷
忠存轨迹,义形风色。
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人恶其上,时不容哲。
琅琅先生,雅杖名节。
虽遇尘雾,犹振霜雪。
运极道消,碎此明月。
景山恢诞,韵与道合。
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和而不同,而不杂。
遇醉忘辞,在醒贻荅。
长文通雅,义格终始。
思戴元首,拟伊同耻。
民未知德,惧若在己。
嘉谋肆庭,谠言盈耳。
玉生虽丽,光不踰把。
德积虽微,道映天下。
渊哉泰初,宇量高雅。
器范自然,标准无假。
全身由直,迹洿必伪。
处死匪难,理存则易。
万物波荡,孰任其累?
六合徒广,容身靡寄。
君亲自然,匪由名教。
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知死不挠。
求仁不远,期在忠孝。
玄伯刚简,大存名体
志在高构,增堂及陛。
端委虎门,正言弥启。
临危致命,尽其心礼。
堂堂孔明基宇宏邈
器同生民,独禀先觉。
标榜风流,远明管乐
初九龙盘,雅志弥确。
百六道丧,干戈迭用。
苟非命世,孰扫雰雺?
宗子思宁,薄言解控
释褐中林,郁为时栋。
士元弘长,雅性内融。
崇善爱物,观始知终。
丧乱备矣,胜涂未隆。
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绸缪哲后,无妄惟时。
夙夜匪懈,义在缉熙。
三略既陈,霸业已基。
公琰殖根,不忘中正
岂曰摸拟,实在雅性。
亦既羁勒,负荷时命。
推贤恭己,久而可敬。
公衡仲达,秉心渊塞
媚兹一人,临难不惑。
畴昔不造,假翮邻国。
进能徽音,退不失德。
六合纷纭,民心将变。
鸟择高梧,臣须顾󰋕。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
披草求君,定交一面。
桓桓魏武,外托霸迹
志掩衡霍,恃战忘敌。
若人,曜奇赤壁
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子布擅名,遭世方扰。
抚翼桑梓,息肩江表。
王略威夷,吴魏同宝。
遂献宏谟,匡此霸道。
桓王之薨,大业未纯。
把臂托孤,惟贤与亲。
辍哭止哀,临难忘身。
成此南面,寔由老臣。
才为世出,世亦须才。
得而能任,贵在无猜。
昂昂子敬,拔迹草莱。
檐吐奇,乃构云台
子瑜都长,体性纯懿。
谏而不犯,正而不
将命公庭,退忘私位。
岂无鹡鸰,固慎名器。
伯言蹇蹇,以道佐世。
出能勤功,入能献替。
谋宁社稷,解纷挫锐。
正以招疑,忠而获戾。
元叹穆远,神和形检
如彼白圭,质无尘玷。
立上以恒,匡上以渐。
清不增洁,浊不加染。
仲翔高亮,性不和物
好是不群,折而不屈。
屡摧逆鳞,直道受黜
叹过孙阳,放同贾屈。
诜诜众贤,千载一遇
整辔高衢,骧首天路。
仰挹玄流,俯弘时务。
名节殊涂,雅致同趣。
日月丽天,瞻之不坠。
仁义在躬,用之不匮。
尚想重晖,载挹载味。
后生击节,懦夫增气。
和丹岩述志 其一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蠹简钻研眼欲穿,读书何似夏侯玄
文传可使纸增价,酒尽何妨尊屡眠。
唾落成珠皆至宝,笔耕有粟胜良田。
席珍尽足需时聘,经史何劳手更编。